他是一位敬業的同志。和董事長的第一次見面,還要回溯到2014年的秋天。那時候,董事長還在九龍地礦工作,我也還在銀行工作,我陪同我們行長拜訪九龍地礦的總經理,不大的辦公室桌面上,堆滿了各種需要處理文件,董事長正在專心工作,連我們進來了都渾然不知,“蔡總”,隨著我們行長的一句寒暄,也讓我第一次聽見了董事長高亢而爽朗的渾厚嗓音,富有磁性和魅力。
他是一位博學的干部。第二次和董事長相見,是在我們銀行的大樓,董事長來協調貸款資金支用的事情。因為某些原因,貸款放款很久了,卻一直支用不了,董事長很著急,親自來銀行協調,他和我們行長的交談,我至今都奉為經典,董事長對項目很熟悉,甚至于一些細節,都如數家珍、歷歷在目,后來我們行長妥善處理了這個事情,貸款資金也順利支用。
他是一位和藹的兄長。和董事長的第三次見面,是在他的辦公室。那時候,他在交旅集團工作,我參加了交旅集團一級子公司董事長的市場化選聘,并一舉奪魁,獲得第一。選聘結束后的幾天,我來到董事長的辦公室,當時他的辦公室里有客人,我擔心打擾了他們的交談,董事長看見了我,自豪的對客人說:“你看,連我們銀行的行長都來我們這里工作了,可以預見我們集團的未來將是多么偉大”。
他是一位善言的領導。和董事長的第四次相見,是在交旅集團第一次黨員大會上,董事長作了題為《新時代有新使命,新時代有新作為,為開創集團改革發展新局面而努力奮斗》的工作報告。聽了董事長的報告,我感覺熱血沸騰,分組討論十分熱烈,大家都搶著發言,董事長對大家的發言一一點評,我為董事長在報告里描繪的藍圖感到由衷的喜悅,也被董事長的“好口才”深深的折服。
后來,因為一些個人原因,我和交旅集團錯過了這次緣分,我也為沒能在這么好的領導麾下工作感到遺憾。
現在,我來到了梵投集團,加入了梵投集團這個大家庭,在和大家的見面會上,我表達了自己來梵投集團的初衷和想法:“我放棄了銀行穩定的工作,來到梵投集團,只為銅仁的經濟社會發展添磚加瓦,只為貢獻自己的一片力量……我不是過來當領導的,我是過來當干部的,干部干部,干字當先,我將永遠奮斗在第一線,和我可敬的同事們戰斗在集團最需要的前沿”。
他是一位有涵養的同事。在一次黨委中心組學習會議上,董事長因協調某支基金剩余資金支用的事情,原本七點的會議,推遲到七點十五召開。當他才放下手里的工作,急匆匆的趕來,首先想到的不是喝口熱茶休息一下,而是以自責的口吻對大家誠懇的說:“對不起,因為一些緊急的工作,耽誤了大家的時間,請大家原諒”。我當時震驚了,我工作十余年來,第一次在正式場合,聽見一位領導,當著那么多員工的面,向大家道歉,我被董事長的涵養深深的折服,這不就是我一直希望追隨的領導嗎?還有一次,董事長讓我準備一個項目資料,正在我匆忙敲擊鍵盤的時候,突然有人敲了敲我辦公室的門,我習慣性的回了句“您好!請進”,當我抬起頭來,看見的是董事長,我立馬站了起來,“董事長,您怎么來了,應該是我去您那里匯報工作才是”,讓我怪不好意思的。
他是一位高瞻遠矚的領路人。董事長來梵投集團以后,結合政策、現實和背景,創新性的提出了“三轉三增三變”戰略發展總思路,結合轉型實際,提出了戰略發展總手段和今后四年戰略發展總目標。過去,我更多的把“三轉三增三變”作為一句政治口號,認為“背背就完事了”,但是和董事長去了貴陽,跑遍了金融機構,沒有金融機構愿意給我們貸款或很少給我們融資,殘酷的現實,危機的形勢,讓我深刻認識到,“三轉三增三變”不是一句政治口號,而是政府融資平臺轉型發展的教科書和指南,特別是“投入變投資,投資變資產,資產變資金”這句話,不僅是化解存量債務的實效途徑,更是盤活存量資產的有效方法,這次的貴陽之行,讓我深刻的認識到,政府融資平臺必須轉型,否則我們將沒有退路,“背后即是懸崖”,不僅要“轉”,而且要“快”,要實打實“落地”,“打鐵還需自身硬”,過去我們是政府融資平臺,靠的是政府的信用,現在這一套走不通了,要靠實打實的現金流,如果我們還是過去那種打法,那種模式,轉型失敗了,那么我們就將面臨破產重組的風險;如果轉型成功了,未來3-5年,我們將會成為當地最好的國有企業。現在好比1978年改革開放的歷史轉折點,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是大勢所趨,背靠政府和面向市場才是出路,怎么轉型,唯有“三轉三增三變”。
只有我們深入學習、全面踐行“三轉三增三變”戰略發展總思路、總手段和總目標,做到“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”,堅定不移沿著戰略發展總思路指引的光輝道路走下去,戮力同心、開拓創新、求真務實、腳踏實地、披荊斬棘、勇往直前,集團公司才會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。